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八十七章 皆惊心,至东郡3 (第8/13页)
郡一隅之地,鹰扬河朔,先后吞并了河北地区的各方势力。 自初平二年(191)开始,袁绍陆续兼并韩馥、扫荡黑山,又驱逐盘踞青州的孔融与田楷,最终在建安四年(199)消灭了幽州的公孙瓒,成为黄河以北的霸主。 十年不到的时间,袁绍便从一介郡守,成长为“据四州之地”的巨无霸,可见他绝不是“迟重少决,失在后机”的寡断人物,而是“豪侠得众,怀雄霸之图”的英明之主。 官渡之战爆发于建安四年(199)八月,直至建安五年(200)十月方才分出胜负。这充分说明袁绍具备打持久战的本钱与实力。 (四年)秋八月,(曹)公进军黎阳……(五年)冬十月,(袁)绍遣车运谷,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馀人送之,宿绍营北四十里。--《魏书武帝纪》 按《武帝纪》记载,袁绍在官渡之战中,士卒精锐,粮草充裕,长期占据着主动权;曹cao却陷入“兵不满万,伤者十二三”的窘状,甚至一度断粮,险些被袁绍消灭。 塔读小~。>说—*.—免费*无广>告无*>弹窗,还>-.*能跟书~友们一起互>@动。 时(曹)公兵不满万,伤者十二三。(袁)绍复进临官渡,起土山地道……时公粮少,与荀彧书,议欲还许。--《魏书武帝纪》 照此论之,袁绍与曹cao实乃旗鼓相当的对手,在谋略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。 姑且算打平。 三、武胜: 荀彧认为“袁绍御军宽缓,法令不立;曹cao法令既明,赏罚必行”,因此“士卒虽寡,皆争致死”,在武力方面也胜过袁绍。 绍御军宽缓,法令不立,士卒虽众,其实难用,公法令既明,赏罚必行,士卒虽寡,皆争致死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